笔者知悉苗永明主委驾鹤西归是在春节之后,惊讶而悲痛!回想先生音容笑貌,其亲切又端庄、宽和且严谨的做派,油然现于眼前。他是一位可敬的长者、一位儒雅的老师,平易里有深刻、闲话中透智慧,与先生并不多的交往或交集片断便被记忆之线串了起来。
苗永明先生是全国政协第六届、七届、八届、九届委员会委员,山东省政协第六届、七届、八届委员会副主席,民进第八届、九届、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,民进山东省第一届、二届、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,山东师范大学原数学系教授。苗老乃山东师大元老级的人物,于我辈后学眼中可谓高山仰止:在先,我便略知苗老是省政协领导、党派负责人,德高望重,非常人所可及也;况且他出身名门,修业在齐鲁大学天文数算专业。这些背景足以光彩夺目,当然与我这个山师中文系的普通教师扯不上任何关系。
或事由缘定而己莫知也。20世纪90年代初,我作为无党派人士被学校推举为济南市政协委员。斯是个全新角色,自知处处需要学习,而参与统战方面的活动也多了起来,我就是那时近距离认识了苗主委。后来我加入民进并成为山师大支委再主委,而当时作为省民进和省政协领导的苗老已从岗位退休,但省里及学校一些重要活动他依然出席。我因任两届济南市政协委员后又任两届省政协委员及常委,故常于某些场合领略先生风采。与苗老的交往,自然多了些,并且距离也近了,甚至偶尔“晤言一室之内”。
从与苗老的接触中,我深感其思想缜密,处事有则,理论素养极深,政治境界弥高。苗老谈吐多关乎国事、党派事、学校事、教学科研事,绝无家长里短,罕见趣闻八卦,更无牢骚抱怨。苗老对党派事务乃至学校层面尤其党委统战方面的组织与制度建设,参政议政谋划,人才培养、激励、爱护与使用等,坦陈议谏,往往一语中的,而尺度把握准确到位,令人心服口服。记得在一次学校召开的党派及民主人士座谈会上,苗老提出几条建议,思路清晰明确、表述言简意赅。他还讲到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要多关注本校事业发展,利用好各自平台尽力而为,因此必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,而学校也应尽可能提供方便。顺及谈到校报,苗老认为校报是宣传山师的好窗口,并且说为什么不给各位订上一份呢?校领导对苗老的建议非常重视遂研究落实,包括校报一宗(其后果然每期必到,成了一项例事)。我格外佩服苗老善于通观全局、见微知著、举重若轻的理事能力,一种高屋建瓴的领导气质本然凸显,无形中化作人格魅力芳菲僚员。
退休在家的苗老时刻关心着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大计,对民进事业包括民进山东师大总支部的工作牵念心间,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支持、帮助和指导。比如每逢年末总支部全体会员的辞旧迎新茶话会,苗老从未缺席过。尽管眼睛不好、行走不便,苗老却在老伴的搀扶下最先到场。他认真聆听会务总结,为组织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高兴,为做出佳绩的每位会员而欢喜,给每一位新会员以祝贺,并且总是把激励的话送给大家。他说,千万不要把我看成老领导,我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民进会员与各位节日相会、交流共勉。民进是个大家庭,诸位齐心合力,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。
最让我感觉受益的是与苗老谈话。一般年终时节,我们几位总支委员要去老领导家里看望一下。这其实是个极佳的学习机会,苗老非常喜欢这类造访,如果有时间多坐一会儿,他也往往谈兴大发,乃至神采飞扬、妙语连珠。政治经济、参政议政、社会热点、重大事件,谈话内容涉及领域很广,但最常聊起的话题还是学习。他说学习是件终身的事,而眼疾却使他目力极弱,别说阅读印刷文字,就连站在对面的大活人也只能看成一个疏影,遗憾自不必说。不过令人吃惊的是,非但历史掌故、人际往忆,而且即使诸如时事新闻、国是要策、党派工作、理论导向之类,苗老也无不了然于胸,相比之下,反倒我们显得迟钝了。
何以如此?苗老说他主要靠听,听音频也听视频,再就是听老伴的阅读,并且靠思考加强加深记忆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,他说学习是自己每天的功课,惟其才可保持思想活跃,杜绝倚老卖老、固步自封,同时还是健身的法宝哩!对于我们这些基层组织负责人,苗老语重心长告以经验之谈:参政议政水平取决于政治素养厚度。加强理论学习,领会政治协商内涵进而洞悉我国基本政治体制逻辑,是我们正确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;“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、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”形象地概括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,乃与一切资本主义政党系统的根本区别;再宏大的项目在我们这里都不是事,为什么?制度优势使然呗!我国“大一统”的治理传统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土壤,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突显了强大的国家意志,保证了举国之力所向披靡,自有其深厚的根基所在。要学习讲政治,增强政治意识乃民主人士特别各级党派负责同志一项持久的事功,因为民进是个参政党而非群众组织,只有站在国家本位上看问题,所提出的参政方略才可能是有价值的——斯不靠学习焉能奏效?
苗老还特别关照我们学好会史,了解民进初创时的背景,以及民进老人马叙伦、王少鳌、周建人、雷洁琼、赵朴初等先生致力于追求民主理想、参与建国大计、献身文化教育事业的事迹,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换言之,苗老是勉励我们学习前辈的高风亮节,借鉴他们的行事技巧,有意识地修炼自我品德修养,提高自身工作能力。支委是会员的核心,还必须学会团结、凝聚、发挥众人之力,用好垂询、鼓励、奖掖之法;高校会员有学问、素质高,关键在于从善如流、唯才是用。他言无不尽、长所尽为,会内必一众和谐,事半功倍。
苗老谈吐如春风化雨、滋润心田,妙在似于不经意间,很像朋友间敞开心扉的恳挚交流,绝无居高临下之感——那是夫子的循循然熏风和煦!他也着意强调专业研究的重要性,说我们虽然从事着民主党派的工作,但必须处理好兹与专业的关系。后者是诸位教书育人、报效祖国的职岗所在,绝不能因为会务而受到影响。相反,业务钻之愈深、教研成就愈高、对社会贡献愈大,那么在党派内的威望也会愈高、影响力也将愈大;本职与党派二者兼得,是为较理想的境界——先生诲之以“经”,谆谆焉无训教味道,然却透入肺腑、受益终生。苗老就是这样敦人悟道,润物无声!问学为政兼相济,行事做人共得馨。理解了他的用心,也就理解了苗老对后继者所寄予的厚望。可惜自己性格懒散,疏于恪励,工作常不到位,有负先生教诲,思之愧也。
偶尔话及当下社会,苗老亦有卓见。某一次节前,笔者去苗老府上探望所谈,记忆格外深刻。斯涉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,苗老表达的意思是,经济腾飞带来许多变化,其中包括人们的观念。由于过度追求效率,国内膜拜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,似乎只求利益而罔顾其他,如此价值观便发生扭曲,于是唯利是图成为一些人的处世王道。弄虚作假、山寨产品、短视行为泛滥,诚信缺失,甚至一些做实业的人也沾染浮躁之风,尤其房地产投机、商业欺诈等,不良案例频出。他对此感到忧虑,认为败坏社会良俗,后果很坏。他说小时候读四书五经,学习诚实做人做事,包括财利观念,所谓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;《大学》篇就讲到如何生财聚财,因为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物质基础,故“生财有大道”;那么“大道”乃何?是“德”,是“义”,曰“德者,本也;财者,末也。”还有“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。”“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”可见以诚信为核心的“德”与“义”才是最根本的。苗老认为,本末倒置,极其短视。为什么儒商为人称道,在乎诚信也,所谓儒就是君子。商业道德如不敬畏诚信,见利忘义,就是小人之为。苗老出身实业家庭,其父辈由做生意经商到创办面粉、纺织乃至机械制造工厂,以诚立业,利国利民,在齐鲁乃至中华大地,有口皆碑,其对现实乱象看不顺眼,实属必然。但他相信,这是开放过程中难于避免的阶段现象,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治理的不断强化,必会逐渐步入规范之路而使局面彻底好转。
岁月无情,彬彬乎斯人,良师益友,94岁高龄的苗主委——已去,留下智慧、旷达、文雅之儒者的亲切面影,永远活在山东师大民进人的心里。
作者:王化学